近日,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(xié)會對2015年農民植棉意向進行了調查,結果顯示植棉意愿大幅下降,2015年當?shù)刂裁廾娣e較上年下降42%左右。
2014年德州市棉花單產高、品質好。當?shù)?014年籽棉平均畝產273公斤,是近十年來產量最高的一年,同時棉花品質好,白棉二級占5.8%,白棉三級占86.8%,也是近年來質量最好的一年。棉花產量高、質量好,但價格卻大幅下滑,據(jù)統(tǒng)計籽棉平均售價6.35元/公斤,畝收入1733元,扣除植棉畝成本1308元(工錢每天50元計),植棉畝純收益為425元。據(jù)統(tǒng)計當?shù)胤N糧畝純收益為1068元,種糧比種棉每畝多收入643元。另外種糧有125元的農資補貼,植棉目前僅有15元的補貼,糧農比棉農每畝多收入753元。
2015年當?shù)刂裁廾娣e將大幅下滑。德州市棉花協(xié)會調查了270戶棉農,2014年種植棉花1211畝,2015年計劃植棉702畝,比上年減少42%。64%的棉農表示2015年減少棉花面積或已經改種小麥。植棉面積驟降的主要原因:一是植棉效益低。棉花價格太低,植棉畝效益比種糧少753元。近幾年國家種糧政策是直補加良補,小麥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118元。籽棉價格不升反跌,從2013年平均8.4元/公斤降到6.35元/公斤。2014年德州糧食大豐收,糧價穩(wěn)定刺激了農民棄棉種糧。二是種棉用工多、種糧用工少。種糧從播種到收獲基本實現(xiàn)機械化,田間用工很少,省下的時間外出打工掙錢;而棉花生產機械化程度低,從播種、管理、噴藥(老人干不動、年輕人不愿干)、修棉到采摘,都是人工操作,用工多。三是當?shù)赝临|種糧種棉均可。德州市原有鹽堿地多數(shù)已改良,水澆條件改善,很多地塊適宜種糧食。四是植棉補貼至今沒有發(fā)放。
2015年新棉種植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,但2014年種棉補貼還沒有下?lián)埽揶r心里沒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