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天前,市民金民帶著5歲的孩子到金華市區(qū)的一家診所看咳嗽,抓了5帖藥花了118元,相當于一帖藥要23.6元。歲末年初,雖然中藥材價格跳水,中藥的價格仍不便宜。
大部分中藥材價格下跌
根據(jù)磐安中藥研究所提供的價格數(shù)據(jù),該所監(jiān)測的白術、元胡、浙貝母、玄參、杭白芍、天麻、桔梗、太子參、玉竹、山茱萸、杜仲、冬蟲夏草等12種中藥材,2015年1月15日與2014年1月9日的價格,只有玄參、太子參、杜仲3種藥材價格有所上漲,其他9個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,可謂跌多漲少。其中,跌幅較大的元胡、玉竹、山茱萸、冬蟲夏草,每公斤分別從81元跌到55元、50元跌到24元、50元跌到25元,23.5萬元跌到16萬元(青海產3000條的價格)。
國內一些藥材的價格,在持續(xù)多年高價后也紛紛高臺跳水,如三七,去年上半年還在400元以上運行,到11月已跌至130元左右;黨參從去年最高時每公斤140元降到了每公斤20多元;冬蟲夏草、全蝎、九香蟲,過去幾年連連高升的野生藥材,2014年也步入了下滑通道。
產能過剩是主要原因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不少藥材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。比如三七,據(jù)云南文山州三七特產局統(tǒng)計,三七正常年份的需求量在7000~10000噸,2009~2012年3年間三七的產量均小于7000噸,市場供不應求,價格“一路高歌”,但是到2013年產新,1萬噸左右的產量就造成三七產能過剩,2014年產量在2萬噸左右,2015年將再一次改寫歷史,產量可能翻倍。市場公認,三七產量嚴重供大于求。
一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所有高價藥材的背后都有人在炒作,一旦炒到高價位,沒有人接手了就炒不下去了,最后跟風炒作的人往往會被高位套牢。在藥材市場上,每一年都會有幾個品種要炒作。去年,就有人炒作過浙貝母,年初只有140元/公斤,5月底上漲至162元/公斤,漲幅在15.7%。
據(jù)了解,2012~2013年有些藥材價格就下滑了,但是下滑的幅度并不大,對藥農來說仍有較高的收益,種植量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調減,生產過剩越來越嚴重,庫存也在累計積壓,導致2014年白術、北沙參、懷山藥、當歸、黃芪、百合,獨活等多數(shù)家種藥材價格進一步回落。
在這一輪藥材價格下跌中,不僅藥農虧損嚴重,不少藥商也虧損嚴重。磐安浙八味特產城的藥材經營戶楊國彪說,白術已跌了多年,到2014年1月時已跌到每公斤25元,他以為這個價格差不多跌到底了,就收購了約20噸,沒想到現(xiàn)在跌到20元了,如果是存貨,只能賣到18元了。
藥材市場自古以來便有“升三年,降三年,不升不降又三年”的規(guī)律。這輪市場周期自2009年起步,至2011年已完成升三年的過程;從2012年到2014年完成了“降三年”的過程;下一步將進入“不升不降又三年”的階段。一些藥商預計,2015年的藥材生意賺錢不易。
市民想買便宜的中藥還要等一等
藥材市場上,不少中藥材都便宜了,但市民想買便宜的中藥還要等一等。金華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的工作人員說,醫(yī)院的藥品調價都要等上級的通知,沒有接到通知,是不能隨便調整的。
記者走訪了市區(qū)的多家藥店,發(fā)現(xiàn)同樣是30頭的三七,寺前皇的一家藥店標價為850元,丹溪路的一家藥店每500克賣1500元,另一家只要750元。同樣是黨參,這三家藥店的價格分別是10克2元、40克14元(小包裝)、50克10元,其余兩家是飲片。
業(yè)內人士提醒,買中藥材不能只看價格,還要看藥材質量,一等藥材和二等藥材的價格相差是比較大的。比如同是金銀花,花骨朵和已開花的價格就相差比較大。